蝸輪蝸杆之所以叫蝸輪蝸杆,由是仿生學而來的。
蝸輪蝸杆的出現是仿生學的結果:像蝸殼一樣的機構。在沒有螺旋機構的時候,能夠給人感性認知的“螺旋”唯有蝸殼,蝸殼的螺旋造型讓人聯想很多:它有很強的“鑽”勁,是“力”的象征。工程上運用這樣的結構,發明了蝸輪蝸杆裝置時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名字,是因為後續的研究發現這樣的機構,能傳遞很大的力。但蝸輪蝸杆相對於齒輪機構來說,蝸輪蝸杆的運行是非常慢的,但卻是大有用處的,於是就出現了worm gear的命名。從worm也可以看出是仿生的命名:像蟲子(蝸牛或其它蟲子)一樣的(齒輪)。
類似蝸輪蝸杆這樣的機構還運用在離心風機和離心水泵中,它們的泵殼都是仿蝸殼的結構。蝸輪蝸杆機構常用來傳遞兩交錯軸之間的運動和動力。蝸輪與蝸杆在其中間平麵內相當於齒輪與齒條,蝸杆又與螺杆形狀相似。